《爱我中华》晚会——董卿、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的主持词

主 持 人:董 卿、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

一、节目宗旨: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以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晚会,《爱我中华》旨在通过宣传民族团结的鲜活感人事迹,全面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讴歌60年来我国致力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晚会基调:

色调温暖、氛围热烈、气势恢宏、突出民族团结和节日欢庆主题。

第一版块:血脉相连•团结之根

段落主旨:表现56个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大家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心愿,展现历史纵深。

1、【大屏幕】片头(1分钟):

56个民族

血脉相连

五千年文明

生生不息

光荣与辉煌

一起分享

磨难与沧桑

共同担当

我们拥有同一个家园

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

中华民族

太阳在雪山、森林、草原、大海等祖国东南西北四个不同地方升起,用各自场景中的同期声配合;

鼓声起,五十六个民族在不同场景中的展现,各民族的团结协作的画面,共同面对困境的画面,共同在一起欢畅的画面;用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表现各民族是一个整体,只有各民族在一起才是中华民族;

出定版:“爱我中华”——民族团结专题晚会

抽象表现民族团结的力量,中华民族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片头定格后,身着五十六个民族服装的演员欢呼着跑上台。

2、【舞台中央】开场文艺表演:

《花开中华大家园》

表演:中央民族歌舞团

舞蹈内容:56个民族演员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用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舞蹈,向观众表达着他们喜悦的心情;其中有朝鲜族舞、新疆舞、傣族舞、蒙古族舞、苗族舞、彝族舞、藏族舞等

舞蹈格调:欢快、动感、喜气洋洋,凸显节日喜庆、和谐的气氛。

舞蹈服装:各少数民族服装

3、【舞台中央】主持人:(舞蹈结束后,上场)

董 卿:花开中华大家园。我们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华大地上孕育成长,各民族同胞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共同塑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白岩松:60年前,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60年后的今天,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又一起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王小丫:今夜,中华民族56个兄弟姐妹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中国60华诞。从西双版纳的村寨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从帕米尔高原到乌苏里江畔,13亿颗心在一起跳动,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撒贝宁:今夜,“爱我中华”民族团结专题晚会,是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联合主办的。这场晚会将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回顾新中国民族工作走过的60年历程,一起体会民族团结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

4、【大屏幕】短片《民族团结誓词碑》+演播室现场访谈:

解说词:

这是坐落在云南省宁洱县民族团结园里的民族誓词碑。59年前的一句歃血为盟的誓言就镌刻在这座石碑上。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1950年12月普洱。

这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恐惧。

1950年10月1日,在人民共和国庆贺她第一个生日的时候,天安门的观礼台上出现了一批与众不同的尊贵客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专门组织了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邀请这些来自遥远边疆的各民族代表来北京,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

同期声:

《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字代表嘛哈喃:陆军走了以后是海军,空军是5架,5架的来了,拉勐哭了,流着眼泪……

解说词:

就在这一刻,他们被震动了。积贫积弱的国家换了精神,换了容颜。他们无比自豪地感觉到,自己做了国家的主人。

同期声:

《民族团结誓词碑》哈尼族签字代表黄克明:

毛主席跟每个代表都握一次手,在我一生中来说也是最幸福的时候

《民族团结誓词碑》佤族签字代表肖子生:

当时的感觉就是哭而不掉泪那种,就是哭而不掉泪,无法比喻

解说词:

就在这一刻,他们被感动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如兄弟,似姐妹,象亲人。

来北京之前,跟不跟共产党走,还是这些少数民族头人与代表心中的疑问。但当回到家乡,他们的信念已经如磐石般坚定。

于是有了竖立誓词碑这神圣、庄严而又有些神秘的一幕。

1951年元旦,云南省26种少数民族头人和民众,近千人聚集在宁洱。他们用佤族、拉祜族剽牛、喝咒水、吃鸡血酒的传统仪式盟誓:云南所有少数民族团结一心,世世代代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同期声:

《民族团结誓词碑》佤族签字代表肖子生:

拉勐在广场上打滚,打滚,翻来翻去,好了好了

《民族团结誓词碑》哈尼族签字代表方有富:

傣族用傣语喊,水水水,唱的歌,团结就是力量,跳的舞是大团结舞!

解说词:

虽然今天我们只能从回忆中重温当年的激情场面,但这一幕却永远铭刻在云南各族人民的心里。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的誓言。

在这些分别用傣文、拉祜文和汉文镌刻的名字中,有些人因为不愿背叛誓言而献出宝贵的生命。

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拉祜族签字代表李保被残忍杀害,佤族代表岩火龙为了遵守这个诺言付出生命的时候,只有19岁。

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

一句歃血为盟的誓言,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成为永恒。

同期声:签字代表布朗族头人苏里亚的儿子 

苏国文:跟共产党走了60年没有错/我们走对了,以后还要坚决走下去,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我们坚决不动摇/永远跟共产党走

【主持区域】

白岩松:时光流逝,很多当年订下盟誓的人都已经不在了,但这次寻访,我们找到了当年参与盟誓的布朗族头人的儿子。他带着父亲的心愿来到我们的现场。【请出:原布朗族头人的儿子苏国文(穿少数民族服装上场)】。 

白岩松:听说,你父亲当年立誓的时候,有3个心愿:第一愿望是耕地能用机器代替人力;第二个愿望是小汽车能开到山寨里,第三个愿望是说吃饭的时候能看到梦幻中的世界,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电影和电视。如今这些愿望都已经变成了现实。我还听说你父亲临终前有一个遗愿,能说说吗?

苏国文: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一直说要写一本书把我们布朗族的经历记录下来,让子子孙孙都记住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才有幸福的生活。很遗憾,我父亲在1987年去世了,他没写完这本书,但我父亲临终前再三交待我,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完。今年我写完了,今天我把这本书带到了现场。(展示书)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是70岁,他写了布朗山三十多年的变化,我续写的部分是最近这二十多年的变化,这些年是我们布朗山变化最大的时期,如果我父亲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流泪的。我想这本书虽然现在初步完成了,我还是要写下去,然后让我的儿子,我的孙子都继续写下去。

白岩松:老人的遗愿都实现了,可以含笑九泉了。我们从老人的心愿里,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爱戴。

6、【歌曲】《跟党走》

7、【主持人】串词

董 卿:张也的歌声是我们心声的表达。“让天下百姓充满欢乐”,一句朴素的话语,却是共产党人执着不变的追求。天下是万家灯火,天下是壮美山河,天下是无数个你我。60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8、【短片】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解说词: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从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党和国家就在民族工作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组织访问团和工作队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访贫问苦;组织大批专家对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历史大调查和民族识别。为培养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国家专门开设了民族院校。

这些政策迅速收到成效,在短短数年间,曾经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变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为我国的民族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民族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也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阶段。

9、【主持区域】主持人:串场

董卿:60年来,我们国家发挥制度优越性,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等一系列国家级行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撒贝宁:我国的五大自治区刚成立的时候,生产总值都不足10亿元。2008年,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的生产总值均在千亿元规模以上,其中有两个自治区超过7000亿元。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只有260多万,但生产总值已经接近400亿元。

董 卿:说到这些发展成就,不能不提到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面请看大屏幕。

10、【短片】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干部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行。江泽民同志指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

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是4.8万人,到2008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发展到290多万人。许多民族是在新中国才第一次有了自己民族的国家公务人员,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11、【主持区域】主持人:串场

撒贝宁: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有自己的自治单位。同时,在这55个少数民族当中,还有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对这些人口较少民族提供特殊的扶持政策。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一起去了解一个民族发展的传奇。

12、【大屏幕】短片:《基诺族60年巨变》

解说词:

从刻木记事的木棒,到今天百分之百入学的儿童;从树叶传讯,到今天家家户户都有手机……

60年前,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上,46个村庄里只有3800个基诺人,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保留有原始社会的残余形态。2008年,基诺族的人口已经增长到2万多人,基诺山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799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59倍。

1954年初夏,党的民族工作队进入基诺山区,这个民族的历史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公告正式确定基诺族为单一民族,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第56个民族的诞生。

2001年,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工作,正式成为一项重大国家行动。这项行动的战略目标,是要保证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在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任何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能掉队!

2006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专程来到基诺山,带来了党和国家对基诺人的深切关怀。

同期声:

胡锦涛:今天我们来,看到我们基诺族的兄弟,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村子里面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

解说词: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改变了基诺山的面貌。

基诺族是云南省第一个宣布实现整体脱贫的人口较少民族。

基诺族人民用60年的时间,走过了别的民族几千年走过的历程,为中华民族发展史谱写了一章基诺山的传奇。

13、【主持区域】主持人现场采访专家:中央民族大学陈理教授(暂定)(1分钟之内)

董 卿:群众利益无小事。基诺族人口虽少,但它直接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宗旨。党的民族政策就是要让各族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下面我们有请中央民族大学陈理教授,请他从理论上为我们解读一下党的民族政策。

陈 理:这与党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吸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大一统”、“和而不同”等政治智慧和文化理念的精华,创造性地制定出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少数民族自身的愿望,从而加速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繁荣发展。

董 卿:感谢陈理教授。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真心的关怀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怀,这些歌声穿过岁月,回响在我们的耳边,它们都凝聚着对祖国的深情。

14、【文艺表演】:民歌联唱(歌唱党和祖国主题)

1、情深意长  彝族

2、翻身农奴把歌唱  藏族

3、红太阳照边疆     朝鲜族

4、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蒙古族

5、阿佤人民唱新歌  

第二版块:风雨同舟•和衷共济

段落主旨:在沧桑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风雨同舟、相互帮扶。

15、【主持区域】主持人串场:

董 卿:这些歌声,的确唤起了我们大家共同的情感记忆。新中国成长壮大的60年,我们有过光荣与梦想,也有过坎坷与风霜。欢乐时,我们56个民族共同欢庆、一起歌唱;艰难中,56个民族挺起脊梁一起担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是来自危难的锤炼,而每一次患难与共,每一次风雨同舟,都让我们的中华民族,有了更强的向心力。接下来,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感人故事。

16、【大屏幕】短片:《国家的孩子》

解说词:

这是1960年的深秋,一辆火车缓缓驶出上海站,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程,而是牵动着汉蒙民族心弦的出发:列车中有三节车厢里满满当当全是孩子,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中。没有人知道这几百个孩子的姓名和确切年龄,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这些来自上海等地孤儿院的孩子们,将被送往两千公里外的内蒙古大草原安家。火车启动了,蒙汉两族联手的生命大营救也就开始了。

同期声:

嘉宾(当年参与营救的人员):我是医务人员,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帮病孩子。

解说词:

从1959开始,我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物资紧缺,来自上海等地孤儿院里的三千多孩子,吃穿都成了大问题。消息传到两千多公里外的内蒙古大草原,草原人民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这些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并郑重许下承诺:接一个,活一个。2000多个家庭将这群“国家的孩子”带回了草原的蒙古包。

同期声:

嘉宾:当时是困难时候,很多孩子一看就身体不好,

嘉宾:身子特别瘦弱。看着很可怜。

解说词:

3000多孩子大多先天体弱多病,为了照顾他们,草原人民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从南方来到草原时,朝克图四岁,患小儿麻痹症、坐都坐不起来。但这个只能躺着的孩子,却被一位蒙古族妈妈义无反顾地背回了家。

同期声:

敖根:这个孩子屁股一点点往前蹭,我当时觉得很可怜,心里特别难受。

解说词:

当即,敖根把孩子背回了草原的蒙古包,并给他取了一个响当当的蒙古族名字——朝克图。朝克图在蒙语里是生机勃勃的意思。敖根希望这个只能躺着的孩子有一天能像草原雄鹰和骏马一样,生机勃勃。从此,敖根每天给孩子按摩,扶着他学走路。为了让孩子不孤单,敖根甚至干活都背着他,这一背就背了整整九年。

同期声:

朝克图:我妈一直将我背到十三岁。别人说你干嘛老背着他,我妈说我愿意。

解说词:

也许是爱心感动了上苍,也许爱心就是上苍,奇迹终于发生了。在母亲多年的按摩和训练下,原本只能躺着的朝克图竟然站了起来,并如父母所愿:成长为生机勃勃的壮汉子。没有血缘的草原母亲给了儿子几乎没有缺憾的人生。朝克图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结婚、生子,如今,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同期声:

朝克图:我对母亲的感情多少辈子都还不清。这辈子还不清,下辈子也还不清。

解说词:

3000多个在草原家庭长大的南方孤儿,都和朝克图有着同样的情感,这些曾经孱弱的孩子们已经在草原额吉阿爸的细心照料下,成长为壮实的草原汉子和美丽的姑娘。感恩父母、回报草原,这是三千南方孤儿共同的心声。当年送到草原时才两岁的温都苏在草原父母的辛苦供养下,上了大学,进入民政部门工作,有一年草原遭遇特大雪灾,很多牧民被大雪围困。温都苏领着救援人员,在茫茫草原上,艰难地寻找着一个个蒙古包,把急需的生活物品送到被困的牧民家。最艰难的路段,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七天七夜。

同期声:

温都苏:因为草原母亲把我养大,我要回报草原。

解说词:50年,光阴荏苒,当年来到草原的3000孤儿,他们早已不再是孤儿,因为在草原的深处有他们的家;他们也不仅是汉族的孩子,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了草原上的母亲,他们已经完全与这片茫茫的大草原水乳交融,彼此难分。

【现场采访】

董 卿:草原母亲的真情,改变了三千孤儿的命运。今天我们将其中的一位请到了现场,有请嘎鲁一家。

(一家四口着民族服装上场)

董 卿:嘎鲁大姐是两岁多来到草原。我听说,你刚到草原,还保留着南方的生活习惯,喜欢吃大米,但当时草原很少有大米,于是全家就把省下来的大米全留给你了。

嘎 鲁:我从南方来到草原,当时已经快三岁了,像南方人一样,我喜欢吃大米,父亲每月有两斤米供应。70岁高龄的奶奶都没得吃,全家人都特别把这米留给我吃。我的草原父母有个亲女儿,但我的父母对我这个养女比对亲生的还好。

董 卿:我知道,嘎鲁大姐这些年在草原父母的照顾下,生活非常幸福、美满,但你心中始终有个遗憾?

嘎 鲁:是的,我和草原父母的感情特别深,但我父亲得病去世得特别突然,我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听当时陪在我父亲身边的人说:我父亲临终时前,一直在喊着我的名字。我爸爸最后时刻记挂着的还是我。(情绪可能会比较激动)

董 卿:父亲已经离去了,但我想,老人家如果在天之灵看到他的女儿今天这么幸福,他一定非常欣慰。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这位是嘎鲁的先生。是土生土长蒙古族汉子。这两位漂亮姑娘是嘎鲁大姐的女儿。一位是老师,一位是军官。嘎鲁大姐真是完全扎根草原了。

嘎 鲁:我虽然生在南方,但我是草原的女儿,我的根在草原,我永远也不会离开草原。

董 卿:草原的女儿,嘎鲁大姐和所有南方孤儿一样,她们已经深深扎根在这片给予她们第二次生命的草原。接下来这首歌曲,献给无私哺育三千多“国家的孩子”的草原父亲母亲。

17、【歌曲】《母亲》

阎维文

18、【主持区域】主持人串场:

撒贝宁:我们每个人都会认为母亲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但是我们的祖国母亲也用她宽广的胸怀,呵护着她的各族儿女。当各族人民的困苦,成为国家的困苦;当各族人民的饥渴,成为国家的饥渴,才会有这样一只部队,36年来在黄土高原上专注于奉献与牺牲……

19、【大屏幕】短片《宁夏给水团》

字幕:宁夏 王洼村 清晨三点

解说词:

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聚居的西吉县王洼村,这口井,村里的回族老乡们已经使用了祖祖辈辈几代人,虽然井水又苦又涩,但它却是400多户人家唯一的水源地。为了打上了一桶水,乡亲们来回得走二十多里山路。

同期声:

老汉:没有了,你再舀点看看,水没有了,舀不起来了。

解说词:

不仅是王洼村,宁夏大部分地区都是茫茫大漠和黄土高原,降水量只有300毫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2倍。偶尔下场雨,水洼里的黄泥水都显得特别珍贵。

解说词:

缺水,成了乡亲们最无奈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一支部队的到来,让这个小村庄一下子沸腾起来。这支部队有一个简洁的名字:宁夏军区给水团。他们是国家专门派来给这里的百姓打井的。可王洼村的乡亲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因为此前,祖祖辈辈已经打过无数口井,可打下去40、50米,还看不到一滴水。给水团真的能打出水吗?

解说词:

经过仔细勘探,战士们终于在王洼村地下12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水源。

井架竖起来,“井转”一旦启动,就不能停止,否则会出现塌井的危险。打一口井,少则二十多天,长的需要一个多月。15个战士分三班轮流扶着“探杆”,七八个小时不能变换姿势。冬天,零下30度,泥浆喷到战士们的衣服上,瞬间就结成冰疙瘩,所有战士的手都冻裂出血。这一切,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同期声:

张大爷(眼眶湿润):这些小伙子是把咱们当老百姓了,真正的当老百姓了。

解说词:

乡亲们并不知道,除了艰苦,战士们还要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19岁的战士魏小龙,是给水团2006年入伍的战士。在执行一次高原打井的任务时,“井转”的钻头脱落在了50米的井底,已经连续工作10个小时的小龙,执意不愿离开岗位。这个出生在西海固的小伙子,太清楚乡亲们对水的渴盼。整整两天一夜,小龙就这样扶着“探杆”一点点打捞钻头。

同期声:

张小龙连长:劳动强度确实太大了,那种气温骤冷骤热,一会大太阳,一会下冰雹。

解说词:

钻头成功打捞起来,小龙却累倒在了井架上。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的双眼一直向着宁夏南部山区的方向,久久不肯闭上,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有他还未完成的心愿。

同期声:

张连长 :我们拉着他的手,他的眼神,他眼迟迟闭不下

政委 :他这个心里面始终记住,让这个缺水地区的人们吃上水。

解说词:

战友们把小龙的骨灰洒在了他牺牲的地方。从此以后,每当战友们打出一口井,他们都会带着新打出来井水来祭奠小龙。

两个月以后,王洼村的机井里终于涌出了甜甜的井水,乡亲们掬起水,喝了一口又一口。祖祖辈辈盼望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天,给水团的战士们带着王洼村打上来的井水,再次来到小龙长眠的地方。(画面:部队敬礼,水缓缓洒向大地。)

字幕:

36年来,宁夏军区给水团共有六人牺牲。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献出生命的战士:

魏小龙 魏露 邹建平 齐国强 李文凯 郝登明

36年,给水团打出873眼井,解决了上百万乡亲们饮水问题,灌溉10万多亩农田。宁夏给水团被老百姓称为“西部水神”。

【主持区域】现场访谈:

撒贝宁:有请给水团技术总工穆真明和四连连长张小龙。

(两位军人上场,敬礼。)

撒贝宁:张连长,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战士们36年来不畏艰难和牺牲打井不断?

张小龙:我记得我刚到给水团,去一个村子里打井,有个孩子问我:叔叔,我们课本里说水流声哗哗哗,什么是哗哗哗,我们没听过水流声。后来,水出来,孩子们就蹲在出水的地方,她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水流的“哗哗”声。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你就不觉得累不觉得苦了。我想我们每个战士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宁夏,还是有些地方很缺水。只要还有老百姓喝着这样的水(——手指浑浊的水瓶),我们就会一如既往地打下去。

贝宁:穆总工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有特别意义的地图。

撒贝宁:我看这地图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代表什么?

穆真明:这是09年我们的成井图,图中每个红色的井字符号代表一口井。经过三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这片区域里的大部分老乡都能喝上水了。地图上的这些绿色,是十年前我们为宁夏北部区域打出的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成效了。大屏幕上的画面以前缺水最严重的西海固彭阳县,原来那些地方除了大漠就是荒山,现在已经是郁郁葱葱了。(大屏幕画面:彭阳县现在美丽的画面)。

第三版块:走向繁荣•和谐发展

段落主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22、【主持区域】主持人:

王小丫:感谢才旦卓玛老师和索朗旺姆的深情演唱。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风景,文化是一条与时俱进的河流。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个信息时代,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是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这几个字。我想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字符的含义,其实这是彝族文字里的“爱我中华”。彝文能够实现电脑输入,和一位彝族学者有关,是他让彝族文字融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有请西南民族大学沙马拉毅教授。

【主持区域】现场访谈:彝文输入法发明人:西南民族大学沙马拉毅教授。

王小丫:沙马拉毅教授,您当初怎么会想到开发彝文输入法呢?

沙马拉毅:那是1982年,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说是藏族专家已经研制出了一套藏文输入法;当时许多媒体都在说:信息时代马上就要到了。作为一个彝族知识分子,我觉得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要热爱,要传承,要创新。所以,在当时我连软件硬件都还分不清的情况下,经过艰苦学习和研究,终于在1984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彝文输入法。

王小丫:听说比尔•盖茨曾向您发出邀请,而您拒绝了?

沙马拉毅:那是1998年,我在美国参观微软公司时,比尔•盖茨问我:“中国人的名字都是三个字,为什么你的名字是四个字?”我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彝族人名大多是四个字……”盖茨马上就交待他的副总:立即将处理中国人名的程序改为多字式。接着,盖茨又问我:“你能不能来我公司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我回绝了。我说:“中国政府很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事业,中国可以完全靠自己开发民族文字软件,不必要在美国来开发中国的少数民族软件。”

王小丫:20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实现了电子信息化处理和电子出版。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22、【大屏幕】短片《民族文化》

《短片内容》

解说词:

这些声音和画面,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醉。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经典,已经成为了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解说词:

从《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纵深中,古老的壮族歌圩,已成为世界性的民歌盛宴;从传统走到今天,多样性的民族文化,被56个民族演绎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身姿。

解说词:

在全世界,《云南映像》在48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540多场,上座率100%。美国媒体惊呼:“中国竟有如此精美的、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文化!”

解说词:

还有他们,用多声部复调音乐------侗族大歌,震惊巴黎;

他们,用蒙古长调,让金色大厅里的维也纳人痴迷沉醉;

古城丽江 如诗如画 ,让数千万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哀牢山中的哈尼族人,用过去一千年间,雕塑在大山里无与伦比的梯田奇观,让全世界惊叹!

解说词:

世界关注着中国,56个民族用各自灿烂的文化,共同塑造着中华文化的美和魅力。我们一起守卫着传统,我们一起创造着未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终将会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记忆。

23、【主持区域】串场

白岩松:多彩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守护。但需要守护的却不仅仅是文化,还有我们的国土。中国有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其中有19000多公里分布在民族地区。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和守卫在那里的边防武警官兵,朝夕相处,一起为国家守护着国土,在他们之间,也演绎出许多温暖人心的新世纪军民鱼水情。下面的一个故事,就来自广西凭祥。

24、【大屏幕】短片《壮、汉姐弟情》

字幕:广西凭祥卡凤村

解说词:

深夜里,一阵激烈的争吵,打破了广西边境上这个壮族小村庄的宁静,匆匆赶来的边防警察覃新宇和他的同事好不容易才把两位争吵的老人安抚下来,可角落里那个一直沉默的人却更牵动了他们的担忧。

同期声:

覃新宇:你怎么问她,怎么跟她说话,她一个字都不吐

解说词:

坐在角落里的人,是两位老人的女儿——36岁的李美文,她是村里出了名的怪人,23年前因意外事故失去双腿以后,李美文就不再说话,更没有人看到过她的笑容。3个月前24岁的小覃被分配到边防派出所工作,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口帮扶十户壮族贫困家庭,李美文家就是其中之一。村里其他人都对小覃很热情,唯独李美文冷若冰霜。

同期声:

覃新宇:她自己给自己加了一道很高、很厚、很深的一个防卫墙。

解说词:

细心的小覃感觉到李美文冷漠的背后,一定埋藏着深深的委屈,他希望自己能为这个饱受伤痛的女人做点儿什么。自此以后,只要工作空余,城里长大的小覃都到李美文家里帮着做家务、干农活。

同期声:

覃新宇:我所做的就是想让他知道,我是真心想跟他交流

解说词:

因为生活贫困,李美文的父母经常怄气,小覃就决定先要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他发现李美文心灵手巧,但因为行动不便,很难到刺绣厂去接活儿,于是就利用休息时间,跑遍了凭祥所有的刺绣厂,当小覃把第一批绣活儿交到李美文手上时,这个23年缄口不言的女人终于说话了。

同期声:

覃新宇:第一次她跟我说话就说两个字:“谢谢”。

解说词:

一句简单的“谢谢”,如春风化雨给小覃带来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当他了解到因为行动不便,李美文23年来都没出过村子,就特意和同事们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一辆轮椅。坐上轮椅那一刻,李美文23年来第一次笑了。

同期声:

覃新宇:(我)当时心里面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一种激动跟开心/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转机。

解说词:

从这以后,李美文和小覃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但是一天李美文一句不经意的话,再次让小覃奔忙起来。

同期声:

覃新宇:要是我能像小覃你正常走路多好

解说词:

小覃知道,重新站起来,是这个壮族姐姐23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希望。他感觉得到这个希望的重量。工作之余,小覃和同事们开始四处打听安假肢的信息,历经两年的周折,终于联系到一家公益组织愿意免费为李美文安装假肢。

同期声:

覃新宇:当时我直接下到李美文家里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

李美文:我说世界上哪里有没有脚的人还能站起来

覃新宇:我说我现在很认真的告诉她,我不是逗你玩,也不是忽悠你,而是真真正正的有这么回事,一瞬间她忽然就“哇、哇”大哭。

解说词:

那一天,李美文任泪水长流。那是开心、喜悦的泪,是将23年的辛酸、委屈消解、融化的泪;同时,也是感激的泪。她的命运将从此改变。

字幕:2007年11月  李美文成功安上义肢

在小覃和同事陪伴下 

李美文第一次来到离家近在咫尺

却从未见过的友谊关

【主持区域】

白岩松:有请广西边防总队崇左支队凭祥大队隘口派出所警察覃新宇。

现场:覃新宇敬军礼

白岩松:小覃,我们听说,你的壮族姐姐李美文两年前嫁到了内蒙古,可是她出嫁的时候,你因为执勤没能送送她,为此遗憾了很久是吗?

覃新宇:从此再没见过面,非常想念。

白岩松:你看看那是谁?

(右台口,李美文身着壮族服装、坐着轮椅上场,到台中间,别人递上拐杖,李美文站起来,姐弟相拥。然后覃新宇扶她坐下,蹲下和她说话)

白岩松:李美文最近新换了假肢,所以还要适应一段时间。这姐弟相见,算是给小覃第一个惊喜,再给你一个惊喜,我们的编导还特地去到内蒙古李美文的家,拍摄了她现在的生活。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画面:李美文一家的幸福生活。女儿一岁了。

白岩松:为了感谢小覃,李美文还特地为小覃制作了一份礼物。

李美文:我经常看到电视里军人颁发的勋章,我就自己绣了一个,五角星是我用金色的线的绣的,就代表是军人,中间是个红色的心,是用红色的珠子穿的,也代表我对小覃他们的一份感激。

(李美文给小覃别上自己做的勋章,小覃敬军礼。)

白岩松: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在故事里,我们看到李美文的人生奇迹。而以小覃代表的边防警察们,正是创造这个奇迹的人。让我们向所有守卫在边境线上的边防警察致敬。也祝福生活在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在祖国大家庭里生活得幸福、快乐!感谢小覃和李美文的到来。

25、【文艺表演】民歌联唱(歌唱家乡主题)

1、苗岭飞歌        苗族         (男)欢乐颂组合 吴娜

2、月光下的凤尾竹  傣族         易秒瑛 李昱明

3、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族   麦穗

4、花儿与少年      回族        男女对唱 马一鸣 师朋

舞蹈道具:右手扇

5、新疆好地方 维吾尔族 肉孜阿木提 阿尔法

26、【主持区域】主持人:

撒贝宁: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与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感受着欢乐与浪漫。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改变了模样,经济发展了,每个家庭的日子都变富裕了,但是,有一种情感却始终不变,那就是我们56个民族之间的血脉亲情。而这种亲情,很多时候并不是用豪言壮语来表达的,它早已融入了我们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在新疆阿勒泰,有一个包含了6个民族、183人的大家庭。这个家庭,却把普通的日子活出了民族团结的深情与大爱。

27、【大屏幕】:短片《180人大家庭》

大屏幕短片:

同期声:

一,二,茄子(158人照全家福现场)

解说词:

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在照全家福。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家的人多达183人,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回族、汉族共6个民族。这么多不同民族的人走到一起成为一家人,都是因为一位70岁的老人阿尼帕。

(闪光灯一闪,照片)

同期声:

小孩可爱地指认照片:奶奶在哪里?在这里。爷爷在这里

解说词:

阿尼帕老人年轻时先后收养了不同民族的10个孤儿,他们中最大的19岁,最小才6个月,加上自己的9个亲生儿女,由她和丈夫抚养带大的孩子多达19个。

这一天,是阿尼帕妈妈70岁生日。她的19个儿女,加上儿媳、女婿和孙子一共160多人特意从新疆的四面八方赶过来给老妈妈祝寿。今年38岁的王淑珍是阿尼帕妈妈收养的回族女儿,20多年前她父母双亡在街头流浪的时候,阿尼帕妈妈好心把她领回了家,从此成为了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如今的王淑珍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但是刚来这个家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样子。

同期声:

王淑珍:整个,一根头发也没有。整个头发从这儿到这儿,这个整个是疮。

卡丽曼:头巾都粘在这头上,头上,身上有股臭臭的味道

解说词:

由于头上长癣,王淑珍一根头发也没有,只能用一块头巾裹住满是脓血的头。这让她感到十分自卑和绝望。阿尼帕妈妈却没有嫌弃她,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经过一年多的清洗和治疗,奇迹出现了。

同期声:

王淑珍:桶子里不是有水嘛,我这样子看了,我高兴得跳起来了。我说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有头发了。我高兴得,我当时就感动得,(哭)我就说了,妈妈,谢谢你。你又给我做了个好事,太谢谢您了。

解说词:

王淑珍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阿尼帕妈妈用母爱为她找回了一个正常女孩的自信与尊严。她也用这样的爱对待家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这里是他们共同的家。

同期声:

热黑 :我们从来没有分过你是不是亲生的,你是(收养的)我们从来没有分过

解说词:

为了给19个孩子做饭,阿尼帕特意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每顿饭不管吃什么,大家都在这口锅里盛,有干的大家就一起吃干的,如果食物不够了,大家就一起喝粥。今天,阿尼帕的孙子们一起吃饭、睡觉、一起游戏的情景,就如同他们父辈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受母亲的影响,孩子们渐渐成长为热情、善良的人。

同期声:

阿尼帕: 我希望孩子们路见摔倒的人就去扶一把,有处境困难的人就关心一下,那样我就放心了。

解说词:

阿尼帕一家生活的青河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阿尼帕妈妈的大家庭,以其和睦、融洽的气氛赢得了邻居们的交口称赞,以至后来阿尼帕家的大铁锅,被邻居们亲切地称呼为“团结锅”,变成了乡亲们心中的吉祥物,谁家办大事都会来借这口锅。

同期声:

哈萨克族牧民赛力克•阿巴伊:我们从60年代开始是邻居,阿尼帕大妈和阿比包叔叔跟我们的父母一样

汉族邻居田玉英:40年了,争争吵吵从来没有过

解说词:

生日宴会开始了,儿女们为老人载歌载舞,小孙子们争着要奶奶签名。

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踏踏实实地在新疆各行各业工作着,阿尼帕妈妈备感欣慰。

同期声:

全家齐唱: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

【主持区域】

撒贝宁: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很羡慕阿尼帕老妈妈的儿女!

王小丫:阿尼帕妈妈给予了她的儿女们深深的爱,我们也从这个家庭中理解了爱的宽广与深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融入这个幸福的家。

有请阿尼帕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6个儿女穿着民族服装扶着阿尼帕妈妈上场)

撒贝宁:阿尼帕妈妈您好!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阿尼帕妈妈和她的6个儿女。

卡丽玛   阿尼帕女儿 维吾尔族 青河县建设局

赛力克  阿尼帕女婿 塔塔尔族 青河县供销社退休职工

王淑珍  阿尼帕养女 回族

金雪莲  阿尼帕养女 汉族

托乎提  阿尼帕养子 哈萨克族 牧民

哈布伊夫 阿尼帕女婿 乌兹别克族

撒贝宁: 阿尼帕妈妈,请问您是哪个民族的?

阿尼帕:我父亲是维吾尔族,我妈妈是哈萨克族,我自己既是维吾尔族也是哈萨克族,我生活的地方是哈萨克人的聚居区。

撒贝宁:我听说,在您家里什么都可以谈,但是有一句话是您不愿听到的?

阿尼帕:在我家里,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什么民族,都是我的孩子,因此我不愿老是提,谁谁谁是什么民族,谁谁谁又是什么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注意:提前提示其女儿卡丽曼翻译)

王小丫:看到这位我相信大家都很眼熟,这就是刚刚短片中提到的阿尼帕妈妈收养的回族女儿王淑珍。我看到你的头发很长,已经超过膝盖了,为什么留这么长?

王淑贞:我的头发是妈妈给治好的,家的温暖也是妈妈给的,因此我一直留着这头长发,一直舍不得剪,让它见证我妈妈无私的爱。

王小丫:今年是阿尼帕妈妈70岁大寿。她的孩子们特意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老妈妈,请打开来看看。(阿尼帕的六个孩子,打开一幅长卷,长卷上是这个家庭160多人笑脸的特写)

阿尼帕:这是我一辈子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撒贝宁:从心底里感到幸福,灿烂的笑容才会由衷地绽放。这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一张张真挚的笑脸,就是幸福的证明。

28、【文艺表演】歌舞:《爱我中华》

29、【主持区域】主持人:结束语

王小丫:在今天这个晚会上,我们讲述的这些故事,其实只是沧海一粟。60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发生了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无法一一讲述。

撒贝宁: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塑造的共同体,56个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永远具有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董 卿:共和国60年,是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60年。我们衷心地祝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白岩松: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她60年的诞辰,这是一个盛典,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当历史即将为中华民族掀开更加辉煌的篇章,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完成肩负的使命:团结一心,爱我中华。

请领导人上台与演职人员一起合影。


放纸花炮。

https://cehuajie.cn

策划界所有内容禁止非法转载和使用!!!

© 2012-2023 Cehuajie.cn
微信公众号